在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,数字化发展占据了重要位置,标志着我国正加速迈向数字中国的新征程。这一规划不仅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总体要求,还明确了建设数字经济、数字社会、数字政府的具体路径,旨在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。
一、数字经济:新引擎与新机遇
“十四五”数字化规划将数字经济作为发展的新引擎,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,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。
- 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
聚焦高端芯片、操作系统、人工智能关键算法、传感器等关键领域,加快推进基础理论、基础算法、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。加强通用处理器、云计算系统和软件核心技术一体化研发,加快布局量子计算、量子通信、神经芯片、DNA存储等前沿技术。
-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转型
培育壮大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、云计算、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,提升通信设备、核心电子元器件、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。同时,实施“上云用数赋智”行动,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,深化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经营管理、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。
二、数字社会:智慧便捷与普惠共享
数字社会的建设以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为核心,聚焦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抚幼、就业、文体、助残等重点领域,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。
- 公共服务数字化
推进学校、医院、养老院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,加大开放共享和应用力度。积极发展在线课堂、互联网医院、智慧图书馆等,支持高水平公共服务机构对接基层、边远和欠发达地区,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覆盖范围。
- 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
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,将物联网感知设施、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。同时,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,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,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。
三、数字政府:高效治理与服务创新
数字政府的建设旨在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,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,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。
- 公共数据开放共享
建立健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,推进数据跨部门、跨层级、跨地区汇聚融合和深度利用。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安全有序开放,探索将公共数据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。
- 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提升
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、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。深化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,提升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功能。加快构建数字技术辅助政府决策机制,提高基于高频大数据精准动态监测预测预警水平。
四、营造良好数字生态:安全与发展并重
在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同时,“十四五”规划也强调了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重要性,坚持放管并重,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。
- 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建立
统筹数据开发利用、隐私保护和公共安全,加快建立数据资源产权、交易流通、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。
- 政策环境优化与网络安全保护
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,健全共享经济、平台经济和新个体经济管理规范。同时,加强网络安全保护,健全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,提升网络安全产业综合竞争力。